TATOAO的奇思妙想

进化胚胎

[2020-04-13] 胚胎是很神奇的东西,人造胚胎现在还有非常大的技术难题,但是这个技术一旦被满足,世界肯定会被颠覆,想象一下女性不需要再用肉身怀胎10月,有批量生产的人造胚胎可以把受精卵孕育到一个健康的生命。。 把这种极为高的生殖成本变成一个量产的事情。。然后克隆的应用,生命的延续,还有不光是人类,还有对应的生物(任意生物,可能还不存在的生物)实验…

前面只是介绍一个背景; 下面是我的正式猜想:高中的时候我学到的生物告诉我, 一个新的物种的诞生,定义是有无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定义是:能不能生下可育后代,比如马和驴杂交的后代是骡子,然后骡子和骡子是不会再生下骡子的,所以马和驴可以说是生殖隔离的。

但是这个知识已经是过时了,现代很多的物种都是杂交产生的,(主要是植物),比如橙子、橘子、柚子那一属的各种杂交育种,还有听闻狮虎兽也是可育的。所以,假设,两个物种可以孕育第三个物种,那么反推的话,是不是任一物种(A)都存在父母都不是物种A的,物种BC (或者更多)? 且BC是不是不唯一?所以如果能构建这样一个反函数,用已有的物种,能不能构建所有的物种?

数学的语言是,有没有一个 Basis,他们的杂交能生成世界上所有的(碳基)物种?

思考的难度

最近发现, 大脑对思考发散的事情和思考逻辑推理的事情, 它的做功是不一样的,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更不想去进行逻辑的运算, 觉得很累, 而我感觉发散的思维觉得无论想多久, 也不会感到疲惫。

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之前居然没有留意过。 当然, 我们首先假设大部分人都是和我一样的, 可能有些天才的大脑会觉得逻辑运算也很轻松吧(Orz)

所以我提出了个假想, 用比喻的话就是,大脑的思维是一种随机的, 点的跳动, 我们的想法从这个点跳到另一个点, 那样的话聪明的人可能就是比别人的跳动频率更高, 比别人跳的更远, 这样的话, 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解释理解发散的思维和逻辑的思维了。

发散的思维的轻松在于, 我们跳落的点是不需要固定方向的, 只要这个点跳到了某个有趣的地方, (然后激发到了我们愉悦的情绪) 我们就可以继续往下一个没有目的的点跳。不断的形成了个完整的 idea 或者想法, 一个创新或者是一段回忆, 脑洞, 激发一些不一样的感情。

(所以, 这个情绪的变化, 是个很巧妙的设计, 它由人的价值观, 性格决定, 而我们的想法的同时也会调整这个情绪的系统, 就是一些所谓的成长吧, 或者负面的得了一些精神疾病)

逻辑的思维在于, 它显著的规定了方向, 也就是说, 一个正确的逻辑, 一定是基于正确的逻辑判断的, 而我们的大脑里的点”跳动”的方向是很难控制的, 越要限制它的方向, 越需要高度的专注和集中。但是对于比较遥远的”下一个点” 还是一种小的概率事件。所以从概率上, 我们的思维会更慢。 除此之外, 老是跳不到目标的点, 重来, 对我们的情绪的影响是很大的, 一种对陌生的焦虑和对自我的怀疑, 这无疑加大了我们对逻辑思维的恐惧。 这就是为什么逻辑的思维会让人觉得更难, 它不光是客观上, 同时也是情绪上的。

然后我们还需要一个假设, 我们的脑海里有那么一个原点, 一个起点, 或者说是我们大脑放空的点。当一个想法结束, 我们想法的点又会回到最初的起点。 一旦这个想法的点跳跃过某个地方, 那么这个地方的和原点的距离或者 cost 就变小了。即是一种语境的建立。 记忆的建立。

另外更发散的, 我们可以用这个观点来解释幽默: 如果说一句话让你觉得好笑, 其实经常是, 觉得这一句话, 让我们这个大脑的点跳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导致了我们情绪的愉悦, 很可能和我们想到一个新的idea有点类似。所以, 对于很多梗, 如果我们事先不知道, 这句话没法让我们跳到目标的地方, 我们会get不到笑点。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我们已经看过了这个笑话, 第二次看的时候感觉没这么好笑了, 这个点已经离我们更近了。然后当然, 基于不同的身份, 有些玩笑会首先让人觉得被冒犯, 而不是好笑, (那些对这些话题敏感的人, 可能本来就已经建立了比较深刻的路径, 基于这个的梗, 可能也并不是一种让它们意想不到的点)

这也是为什么, 和别人分享自己的idea的时候, 往往会比较困难, 而且容易听到很多反对的声音。 因为这个idea 的通道, 从原点开始不断的发散, 达到的某个新的边界, 会让你觉得有愉快的感觉, 而对别人来说, Ta们的感受可能是你直接告诉Ta们 哪哪哪有个这个点, 表达的idea的时候没办法很好的让倾听者建立和自己一样的语境。它们往往没办法分享和我们想到这个idea时候的喜悦。 (自己建立通道当然和别人帮忙建立通道不一样)(当然, 选正确的倾听者也非常重要)

想法的惯性,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们比较不愿意被其他人否定: 想法是有惯性的, 至少情绪是有惯性的。 就像是想法的路径, 如果不断的被重复加强, 那么下一次我们这个想法的点, 会更倾向于走这条路。 比如考试的时候, 最后检查的时候往往也比较难检查出问题, 即使哪道题做错了, 在比较近的时间里, 第二次看的时候, 大概率也只会顺着之前的路径再跳一遍。思维定势也可以这样理解: 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定的范围, 或者当训练到一种惯性之后, 跳跃的方向可能会比较固定了, 一些不常见的方向就自然被忽略了。


其实我们不管想出怎样的模型, 它都是可以解释或多或少的方面的, 这个思维点跳跃的模型其实可能也只是一种解释的方案, 而最重要的是, 它能不能给我们以后进步学习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所以, 我们当学习的时候, 比如数学好了, 为什么直接看教材, 听课, 去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这么困难呢, 就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比较困难的通过看一个新的定义建立路径。至少说在情绪上很难。 所以我们首要就是去建立这个语境, 去拉近这些点和原点的距离, 不可空中楼阁, 如果硬着头皮往下的话, 让自己的想法从原点先强行跳到这个新的定义, 我们很容易在下次中断和这个新点的联系, 而且我们达到这个新点的时候, 旁边都是空白陌生的点, 基本就断送了我们产生新想法的能力。 最后只会非常被动。

所以如果我们带着这个观点去想象一下那些真正的大佬, 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 对他们来说, 它们创时代的想法必然是一种发散的想法, 所以对他们来说其实是轻松的, 而在数理的世界里产生类似发散思维的模式, 这必然是需要它们在这些基础问题上拥有了非常强的语境。 这当然也是因为它们的智力上的天赋, 能够更快速的建立路径。 还需要一种跳出固定方向之后, 还能找到一些好的落脚点的运气。